4个新发现珍稀物种种群 讲述山东“多样”故事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4-05-17 08:57 来源:大众日报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灵性所在,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指向。

  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山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在山东“落户安家”,济南佛慧山发现全球新记录蜗牛物种并以发现地命名,长岛首次发现了栗耳短脚鹎(bēi)繁殖种群,泰山发现鸟类新记录种—黑喉鸫(dōng),枣庄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白琵鹭。

  这一新蜗牛物种,以济南佛慧山命名

  “这就是佛慧华蜗牛!”5月12日,在济南佛慧山上,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振国博士指着草丛中的一只小蜗牛告诉记者。这只蜗牛外壳呈低圆锥形,黄白相间,最典型的特征是螺塔略高,很是漂亮。

  这一新物种是当时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张国一发现的,他在佛慧山调查陆生软体动物时,采集到一只外形独特的蜗牛,热爱研究蜗牛的他一眼就看出其不同。通过比对发现,它与目前所有已知蜗牛都不相同,高度怀疑是新物种。后经解剖和DNA测序认定,证实了他的猜测。去年6月,张国一在国际权威期刊林奈学会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新发现,并以发现地命名为“佛慧华蜗牛”,标志着这一新物种得到了公认。

  张振国介绍,其团队受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委托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龙洞—佛峪一带的山上也发现了这种蜗牛。和鸟类等其他动物不同,蜗牛作为软体动物行动范围有限,扩散能力极低,地域性强,种群基数大。

  “难能可贵的是,在济南这种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居然还能发现世界新物种,说明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也丰富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张振国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多样性,未来可能发挥难以估量的价值。

  栗耳短脚鹎繁殖种群首次现身长岛

  “当时正要撤出调查,觉得天色尚早,就又观察了一会儿,没想到和栗耳短脚鹎成鸟、幼鸟不期而遇。”5月16日,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于基广告诉记者,去年,在对长岛进行生态调查时,山东省烟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生态学会发现了栗耳短脚鹎繁殖种群。

  栗耳短脚鹎属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因耳覆羽及颈侧羽栗色而得名,多见于低山丘陵阔叶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带,以及公园、果园等。栗耳短脚鹎在全球范围内种群较为丰富,但此前在山东境内为非常见鸟类,其繁殖种群为山东境内首次发现。

  过去,一般认为栗耳短脚鹎的繁殖地在日本北部和中、俄、朝交界地区,在我国东北和环渤海沿岸是冬候鸟或旅鸟。去年,工作人员在长岛观察到的栗耳短脚鹎种群有成鸟和幼鸟。

  在长岛调查发现栗耳短脚鹎繁殖种群,表明该物种繁殖区已从日本北部和中、俄、朝交界地区延伸至山东半岛附近,提升和丰富了对非常见鸟类在山东境内分布、繁殖的认识。同时也表明,长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居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为栗耳短脚鹎繁殖种群提供了良好和安全的栖息生境。

  爱鸟者泰山岱顶发现山东鸟类新记录种

  5月16日,记者从泰安市泰山森保站获悉,今年年初在泰山岱顶发现的山东省鸟类新记录种——2只黑喉鸫,已北飞蒙古、俄罗斯等地度夏。“随着泰山生态系统持续向好,今年冬天它们肯定还会飞回来。”森保站站长申卫星笃定地说。

  今年1月,泰山爱鸟协会会员李在田进行泰山野生鸟类调查时,在岱顶记录到2只黑喉鸫。

  黑喉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中型鸟类,体长20-24厘米。此次记录到的黑喉鸫,在《山东省鸟类志》《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以及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等均无记录,确认为山东省新记录种。本次观察,验证了以往关于泰山可能有黑喉鸫分布的猜测。

  近年来,泰山景区采用“政府+志愿者”模式,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野生鸟类种类数量连续刷新。截至目前,泰山野生鸟类记录达20目65科373种,远超1995年的148种。

“飞鸟美人”白琵鹭现身枣庄

  初夏时节,枣庄市市中区周村水库浅水滩区,几只白琵鹭时而觅食、时而飞翔、时而嬉戏。它们因嘴巴形状与琵琶相似,被称为“白琵鹭”。白琵鹭体态优雅,有“飞鸟美人”的别名。

  “快看!这是什么鸟呀?”4月13日,枣庄市生态环境局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人员在周村水库周边,发现2只类似白鹭的鸟类在浅水滩觅食。经过工作人员辨认,这2只大型涉禽系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白琵鹭。这是该物种在枣庄首次被发现,属于新增观测记录。

  白琵鹭属鹈形目鹮科琵鹭属,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约70至95厘米,平均体重约2千克,主要以虾、蟹、水生昆虫、植物性食物等为食,对栖居地的生态环境要求很高。

  今年59岁的贾冰是一名资深摄影爱好者。今年3月,他就在周村水库拍到过白琵鹭。“这种鹭嘴巴很特别,第一次拍摄就发现了7只。”贾冰说,周村水库因其环境优美,每年春季都会成为季节性迁徙鸟种的栖息地。

  环境好了,鸟儿自然就来了。随着近年来枣庄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贾冰的镜头经常拍到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它们飞来了,就是我们环境变美的最好证据。”(记者 赵国陆 从春龙 王洪涛 孟令洋 通讯员 参与采写记者 聂英杰 栾巧巧 李在田 )

责任编辑: 郭昊
分享
上一篇: